《 大汉兴亡四百年》pdf+epub+azw3百度网盘下载
内容简介
刘邦项羽楚汉争霸、霍去病封狼居胥、班超投笔从戎……这些让人一听名字就热血沸腾的故事,不仅构成了一部精彩绝伦的大汉400年兴亡史,更是奠定了后世中国封建社会2000年来的疆域版图、统治思想、文化凝聚力!
奠定了后世2000年的疆域版图
卫青、霍去病驱逐匈奴,班超三十六骑平西域,将疆域向西推至西域地区;汉武帝征讨闵越、东越和南越,将疆域向南推至海南岛,后又剿灭卫满朝鲜,设四郡,将疆域向东北推至辽宁一带。自此,后世中原王朝的疆域雏形基本确定。
奠定了后世2000年的封建统治思想
汉武帝采纳董仲舒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的建议,将一度被边缘化的儒家捧上了官方学说的地位,儒家自此受到历代统治者推崇,成为后世2000年来封建王朝的官方统治思想。
奠定了后世2000年的文化凝聚力
汉朝通过建立统一的官吏选拔标准,以儒家思想为核心,引导民众形成统一的风俗、文化、价值理念,从而真正消融了西周以来复杂的地域文化隔阂,让版图辽阔的中国拥有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。这种文化凝聚力一直延续至今。
翻开本书,看汉朝精彩绝伦的400年,如何影响后世2000年!
第十二章 遗恨未央——游子归乡
狐死首丘,代马依风。
世人无不留恋乡土,而楚人尤甚。项羽曾言,富贵不归乡如锦衣夜行,不惜放弃关中,毅然东归。其实,高祖又何尝片刻放下过对故乡的思念!
人愈到暮年,思乡之心愈切。
在击溃英布之后,高祖决定顺道回沛县老家看看。他已经有预感,现在再不去,恐怕就再也回不去了,他决不能带着遗憾离开尘世。
高帝十二年冬十月,阔别故乡多年后,高祖回到了沛县。故乡的一草一木,还是如此熟悉,往事历历,犹如昨日,只是已物是人非。当年,他离开故乡时,前程茫茫,生死未卜;如今归来时,却已黄袍加身,威加海内。
人生得意,莫过于衣锦还乡,让乡邻们看看,那昔日备受奚落的刘季,如今已是大汉皇帝!
此刻本当豪情万丈、自信满满才是,但高祖总觉得有点高兴不起来,徜徉在心头的却是挥之不去的失落和伤感。
从现在起,在这短暂的时刻,朕再不是至高无上的大汉天子,只是一名离家多年的游子。这一刻,往日的恩怨统统化为乌有,只剩下浓得化不开的乡愁。街坊邻居们凑到一起,有说不完的知心话,熟悉的乡音,听起来是那样的悦耳和亲切!
沛宫内大摆宴席,酒香弥漫。高祖将手中的酒杯高高举起,劝大家不要拘束,尽管开怀畅饮,休管它今夕何夕,今宵不醉不归。
酒意浓,情更深。酒酣之际,高祖亲自击筑,高歌曰:
大风起兮云飞扬,
威加海内兮归故乡,
安得猛士兮守四方!
英雄梦,帝王业,一切皆入杯中物,且随大风舞,揽月入我怀。在场的沛县儿郎们都被皇帝慷慨悲壮的歌声所感染,不由得一起合唱。 歌声苍凉悠远,高祖趁着酒意,随歌起舞,尽兴之时,却难禁莫名惆怅涌上心头,不觉泪流满面。
停下舞步,半依阶前。高祖面对着故乡父老,动情地说:“游子无论走多远,但一颗心永远牵挂着故乡。朕现在虽身处关中,但心无时无刻不和乡亲在一起,梦中皆是故乡的山水。将来朕去世后,魂魄一定会回到沛县故地。当年,朕从沛县出发,兴义兵,诛灭暴秦,终得天下。在此,朕宣布沛县为朕的汤沐邑,免除父老徭役,世世代代不用向朝廷缴纳赋税。”
此后数日,高祖与乡亲们在一起,醒又醉,醉复醒,大家聚在一起,追忆皇帝当年旧事,提到昔日趣事,不禁哈哈大笑。
和乡邻们在一起的那几天,是高祖多年来最为欢畅的日子。然而,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,一晃,十天就过去了。高祖觉得时间差不多了,是时候离开故乡了。
欢聚意味着就要别离,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。
随行人员太过庞大,多待一天,就等于给乡亲们多增加一日负担。况且,朝堂上千头万绪的事,还要他去做决定。
沛县乡亲们都明白,皇帝此去,怕是再也回不来了。全城的百姓倾城而出,至城西,为皇帝献上牛和酒,只想挽留高祖,让他再停留几日。高祖不忍拂逆大家的盛情,只好再次停下来,与乡亲们欢饮了三天。
当年雍齿据丰邑背叛,害得高祖差点无家可归。因此,丰邑是高祖心头的一个死结,多年后,依然无法释怀。
乡亲们趁着高祖喝酒高兴时,想替丰邑讨个恩典:“幸蒙陛下垂怜,为沛县免除了徭役,只是丰邑尚未获准,还望陛下一并免除。”
高祖听后,有些不愉快,冷冷地说:“丰邑是生我养我的地方,这份情义我绝不会忘。只是丰邑百姓背叛我,追随雍齿,去帮助魏国,此恨实在难以忘怀,朕实难同意。”
不过最后,高祖经不住众人的苦苦央告哀求,还是同意免除了丰邑的徭役。
在依依不舍中,高祖辞别了故乡,踏上了返京之路。途中路过鲁地,他特意到孔子墓前用太牢祭祀。高祖生平不喜读书,厌恶儒生,但如今却以最高礼节向这位儒家先圣致敬,是因为他已经意识到,可以马上得天下,却不能马上治天下,治理国家还是要依靠读书人。
经过一个月的漫漫旅途,高祖终于返回长安。
车驾临近长安郊区时,一大群人拦住了他的去路。
他们是京郊一带的百姓,在这里已经等候许久了,只待皇帝归来告御状。
状告之人不是别人,正是当今相国萧何。大伙儿围着御辇,七嘴八舌地控诉萧何,说他肆意压低价格,强买京郊周围数千户百姓的田宅,希望皇上为大家作主。
大家本以为高祖听后会勃然大怒,谁知他竟然哈哈一笑了之。
萧何是治国干才,是国之巨匠,环顾朝堂之上,萧何的地位无人可替。
吕后之所以能够除掉韩信,也离不开萧何的出卖。事后,高祖拜萧何为相国,增食邑五百户,并特意给他增派了一支五百人的护卫队,以保证人身安危(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强化监控)。
萧何属于一心干事的人,对于权力的斗争并不热衷。一直以来,他的每一步升迁,都是皇帝自愿给予的,他自己从来不主动争取。
作为臣子,他勤勤恳恳,一心谋国,无暇顾及其他,很少刻意琢磨皇帝的心思。
早在高祖征讨陈豨期间,就不时地派人回来慰问萧何。朝臣们聚在相府恭贺萧何:你看看,皇帝多么重视相国,统兵在外作战,还惦记着您。一来二去,便朝野皆知了。
就在此时,有位瓜农找上门来,求见萧何。此人名叫召平,并非一位普通的乡下人,在秦朝时,他身份显赫,封爵东陵侯,只是经过了秦汉交替,改朝换代后,沦落为平民,日子过得很清苦,只好在长安东郊开辟了一处菜圃,以种瓜为生。
召平的瓜个大味甜,很受欢迎,渐渐在十里八乡声名鹊起,形成了品牌效应,人们都称之为东陵瓜。
此次,召平上门,并非为了推销自己的瓜,而是另有目的。虽然已经彻底沦落到社会最底层,但凭着当年的人生阅历,他敏锐地意识到萧相国的处境已经很危险了,所以特意前来提醒一下。
“皇帝在外征战,亲冒矢石,整日风吹日晒,可谓艰辛无比。而相国您留守大后方,安然无恙,皇帝却还要派卫队保护您,并时不时派人慰问您,难道您就不感到有点奇怪吗?”召平问道。
经召平一提醒,萧何猛地有所醒悟,想起楚汉之争时,皇帝也是常常派人到后方慰问自己,为了避嫌,他还把家中子弟都送到前线去。可现在,总不能自己亲自到前线效力吧,遂赶紧向召平请教。
召平说:“我担心相国大祸将至,淮阴侯韩信谋反之事刚平息,陛下现在远离京城,而相国您又位高权重,岂能不有所怀疑?如今抓紧补救,还来得及,您应该赶紧推辞封赏,并将家产捐助为军需之用,唯有如此,或许才能打消皇帝的猜忌。”
萧何听完,急忙连夜将皇帝的封赏及家产捐出来,送到前线去。高祖见状,自然很开心,遂放松了对萧何的警惕。
等这次英布叛乱、高祖出征期间,高祖又派了人来,询问相国最近过得怎么样,是否吃得香睡得安稳?
有了以往的经验,萧何再次将自己的家底全部搜出来,一起打包送到前线去。
堂堂帝国相国,没了家产,这日子怎么过?总不能像个叫花子一样吧?
怎么办,只能从老百姓身上索取呗!
只是如此一来,皇帝安心了,民怨沸腾了,便出现了京郊拦驾告状一幕。
得知皇帝返京,萧何急忙去拜见。
君臣二人一见面,高祖便将百姓的揭发信扔给萧何,戏谑他说:“没想到,现在连相国都开始打起百姓的主意了啊,这可是稀罕事哪!”
萧何一脸惶恐,连忙谢罪。
不过,高祖看上去却没有丝毫生气的样子,只是揶揄萧何说:“我可懒得理你这号破事,自己惹的祸,自己看着办,要请罪,还是亲自去向百姓们解释吧!”
这件事,最终就这样不了了之了。
其实,这仅仅是表象,实际真相是,这是一场萧何自我抹黑的苦情戏罢了。
对于皇帝来说,大臣捞点钱、占点田产算不了什么,反正整个天下皆是皇帝的产业。臣子捞再多,也只不过暂时寄放在他那里而已,想要索回,随便找个理由,就能让他在一夕之间变得一无所有。
无能的臣子,皇帝当然不喜欢,但太能干,且道德上没有任何瑕疵的臣子,对皇帝来说,就是一种威胁。
手中没有把柄,如何驾驭他?
长期以来,高祖多在外征战,关中的治理都靠萧何。萧何勤勤恳恳,一心为国为民,将关中治理得井井有条,积累了巨大的声望。
如此下去,百姓只知有相国,不知有皇帝,这还了得!
萧何之所以对百姓下手,也是亏了他手下一位门客提醒——
“您的功勋,在朝堂之上无人可比,现在已是位居相国,作为人臣,您已经到了极限,皇帝已经赏无可赏了,但您还如此为国勤勉做事,民望一日高过一日,要是您是皇帝,又该如何办?
“恐怕只剩下一个办法,就是灭您全族,永绝后患!
“如果您还想活命,就不能只顾做加法,现在是时候做减法了,赶紧用一切卑劣手段,与民争利,多买田产,捡起屎盆子往自己头上扣,设法把自己搞臭,只有这样,皇帝才会对您放心。”
果不其然,经过萧何这番“自黑”,高祖对他也就暂时放心了。 然而,萧何始终改不了为民谋利的本性。没多久,他彻底惹恼了高祖。原来长安一带地少人多,百姓的耕地实在有限,而供皇帝游猎用的上林苑圈了大片的土地,任其荒芜。
一边是老百姓无地可种,一边是空旷原野上长荒草,萧何觉得怪可惜的,趁着皇帝心情好,提议是否可以让百姓们到上林苑垦荒,秋收之际,粮食归百姓,留下的秸秆归鸟兽食用。
萧何本以为这是一桩一举两得的美事,谁知皇帝勃然大怒:“相国你好大的胆子,竟敢开始打朕的上林苑的主意,定是背后偷偷收了奸商的好处。”当下,命令将萧何交付廷尉,严刑审讯。 萧何下狱后,廷尉府犯难了。
这是皇帝亲自交办的案件,不敢有丝毫怠慢,但嫌犯又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国,牵涉的罪名又实在算不上什么大事,这可如何是好?皇帝是一时怄气,还是背后别有深意,实在吃不准。皇帝和萧何可是从沛县一起出来的老兄弟,别因误解了皇帝的用意,就给自己挖个坑跳进去啊。几天后,有位姓王的卫尉决定,到皇帝那里去探探口风。 “不知道相国犯了什么大错,陛下突然间将他关进大牢?”王卫尉小心翼翼地问道。
高祖愤愤地说:“我听说,始皇帝时期,李斯为丞相,有功归皇帝,有错揽到自己身上。他萧何倒好,收取奸商钱财,为他们说话,分明是拿了他人的好处,如今竟然打我的苑林的主意,自己捞了好名声,反而让我背上恶名,所以,我才把他铐起来治罪。”
王卫尉听后,明白是怎么回事了,皇帝恼火的根本原因,是萧何太爱出风头了,便说:“为百姓谋利,本是宰相分内之事,陛下为何怀疑相国私收商人钱财呢?如果相国真的想为自己谋利,且不说与项羽征战的那几年,就是近几年,在陈豨、英布造反时,陛下亲自带兵在外平叛,相国留守关中,他只要动动手脚,恐怕函谷关以西,就不归陛下所有了。
“相国放着如此大好时机,不为自己攫取好处,现在却要贪图一些商人的财物,这实在说不通吧?至于说始皇帝与李斯的事,更不值得一驳。要是始皇帝知道自己的过错,会丢掉天下吗?一对亡国君臣,有什么值得效法的?”
高祖听后,感到心中很不痛快:说来说去,敢情还是我的错!但他又不得不承认王卫尉说得对。
高祖的毛病不少,但他有个优点,就是敢于直面自己的过失。他当天就派人释放了萧何。萧何平常为人谨慎细微,如今年事已高,经过这番牢狱之灾,备受摧残,已是心如死灰。从牢里出来后,他第一时间到宫中谢恩。
高祖看见萧何光着脚丫子,颤颤巍巍入得宫来,远远地匍匐在地,向自己请罪,当下心中有些不忍,便略带歉意地说:“行了行了,相国赶紧起来吧,相国是为民请命,我却因为一时糊涂,而将你关了起来。算了,我就是桀、纣那样的浑蛋君王,相国老成谋国,是我大汉的贤相,我把你铐了起来,也让老百姓知道了我的过错。”
经过此事后,君臣二人总算相安无事了,但皇权和相权的博弈才刚刚开始。因为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,权力实在太大,任何一个皇帝都不得不有所提防。在萧何以后的一千多年中,宰相和皇帝的权力博弈一直没有停止过,总体趋势是皇权不断膨胀,而相权日渐削弱,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为止。朝堂上的君相之争告一段落,但后宫的斗争却已是愈演愈烈。
《 大汉兴亡四百年》pdf+epub+azw3百度网盘下载:等您坐沙发呢!